www.shdf.gov.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云南:“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有亮点
2019-03-20   浏览次数: 次    [ ]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具有边防口岸、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三多特点,黄、非问题客观存在导致文化环境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16年调研发现,涉黄涉非现象向网络转移、向基层延伸趋势明显。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云南省按照上级部署,深入省内外全面调研,形成了符合辖区特点规律的实施意见方案。为了将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推动“扫黄打非”走进基层、融入基层、扎根基层,云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科学制定计划,认真搞好“四抓”:

一、抓示范引路

为了让云南各州市学有依据,建有标准,云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于20169月、201711月,分别在在省样板点新平戛洒镇和进基层工作整体推进较好的昭通水富县,召开“扫黄打非”进基层现场工作会,组织云南省各州市代表实地观摩学习上述两地在进基层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通过云南各地在示范点建设中的不断总结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新的“五进、六无、七有”工作内容。

二、抓形式创新

云南省在完成“五进”基础上,积极创新“扫黄打非”进基层形式,主动开展“扫黄打非”进边关等活动。

三、抓宣传实效

云南省“扫黄打非”部门抓住群众心理需求和兴奋点,以群众关切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各地宣传栏,制作宣传折页、宣传手袋和宣传扇子等,在赶集日向广大群众发放。云南省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利用黑板报、电子屏和制作“扫黄打非”手抄报等方式,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2018年年初,制作“扫黄打非”公益宣传短片,在农村电影平台累计播放2万余场次,观众达239万人。

201811月,在云南省举办的首届“扫黄打非”进基层文艺汇演中,由基层群众推荐的演出节目,以表演唱、歌舞说唱、小品、音乐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鲜活展示了云南省各州市在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中的感人故事。谈到这次文艺汇演,现场的一名观众讲道:“以前类似的演出也看过,但规模小,看不懂在演什么。这次演出虽是由省级组织,但演员均来自群众,反映的都是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讲的都是基层“扫黄打非”的故事,我们爱看,我们也看得懂,看后也知道以后在遇到涉黄涉非问题该怎么办了。”之后,云南各州市“扫黄打非”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保山市猴桥小学组建了“扫黄打非”红领巾宣传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扫黄打非”宣传透过家间舍邻等社会关系网络向最基层、最边境辐射延伸。昭通市水富县邵女坪社区“移民大妈小分队”配带红袖套,经常在农贸市场、校园、企业等公共场所开展巡逻,对制售涉黄、非法、盗版印刷品、音像制品等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

四、抓督导问责

近年来,云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把进基层工作列入重点督查项目,曾6次组织督查、督办。期间,一方面建立健全月通报制度,自2018年开始,通过每月通报各州市进基层站点建设录入情况,不断传导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约谈制度,对连续3个月工作推进缓慢的州市组织约谈,并通报全省。工作推进滞后的州市在会上作出深刻检讨,认真分析工作推进不力的原因和面临的困难,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明确完成任务时限,并就抓好下步工作进行表态。此外,通过严格督导,工作滞后的州市知耻后勇,狠抓落实,后来迎头赶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于工作推进不力、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问责处理,积极营造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