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df.gov.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安徽: 界首市探索机制创新 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
2016-06-22   浏览次数: 次    [ ]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扫黄打非工作,强化党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安徽省界首市积极探索机制创新,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确保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成效。

一、探索扫黄打非职责和执法权向基层延伸机制

在充实基层扫黄打非职责方面,界首市以夯实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和村党组织一把手职责为抓手,推动基层扫黄打非职责精准到村。520日,界首市举办乡镇街道宣传委员和市直单位宣传骨干培训班,专题部署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明确要求,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都要兼任本单位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组长并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本辖区扫黄打非工作;同时,把辖区公安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文化站、综治办、中心学校,邮政、电信营业所等部门负责人和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列入乡(镇、街道)扫黄打非成员,并明确职责。各村(社区)依托村(居)委员会或农家书屋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站,负责辖区扫黄打非动态监管及协助执法检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负责本辖区扫黄打非工作。

在强化基础扫黄打非执法方面,界首市结合正在实施的行政执法权向乡镇延伸试点工作,以文化市场执法权向乡镇延伸为切入点,推动基层扫黄打非精准执法。根据界首市农村文化市场及行业分布特点,确定先行推进网吧市场执法权委托乡镇行使,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成熟一项委托一项,使农村文化市场执法更加有力。同时,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的市场监管的补充力量,承担辖区文化市场监督排查职责,确保扫黄打非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二、探索扫黄打非举报和执法联动机制

为改变过去执法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界首市扫黄打非工作机构积极发挥协调作用,联合公安、文化、市场监督等部门,实行扫黄打非首问负责制,推动形成扫黄打非工作合力。首问负责制明确,1101231512318等举报受理电话接到群众举报后,凡涉及扫黄打非范围的,一律先受理,有执法权限的依法查处,依法应由其他部门查处的,内部运转转办查处,确保群众举报查处有力、反馈及时;各成员单位在落实扫黄打非工作职责或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时,发现不属于本部门查处范围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一律先控制现场,并立即移交相关执法部门,责任执法部门及时向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及移交部门反馈查处结果。目前,该制度已初见长效。530日下午,界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中发现,甲壳虫网吧内有疑似未成年人正在上网。执法人员立即联系界首扫黄打非办公室和界首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并责令业主配合控制现场。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到现场执法检查。文化市场执法队4名执法人员迅速赶到该网吧,依法对该网吧涉嫌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行为予以立案查处。

三、探索扫黄打非精准宣传教育机制

面向社会层面,界首扫黄打非办公室制作扫黄打非公益宣传视频、海报、举报公示广告等,通过广播、电视、网站、手机自媒体、橱窗、大屏幕等媒体媒介,面向社会广泛实施扫黄打非公益宣传。乡(镇、街道)要把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辖区庙会市场管理结合起来,增强扫黄打非宣传教育进基层实效。2016年以来,界首市取缔兜售盗版音像制品的游商地摊4处。在取缔游商地摊过程中,注重对查处对象和周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发动群众抵制违规违法经营行为,支持扫黄打非斗争。同时,加大扫黄打非活动宣传报道力度,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面向未成年人层面,把每年的3月和9月作为扫黄打非进校园集中宣传月,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团(队)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级扫黄打非成员单位把扫黄打非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景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教育系统两个集中宣传月结合起来,每年至少开展2次进基层宣传教育活动。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把扫黄打非宣传教育纳入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团(队)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内容。2016年以来,各中小学校分别结合各自实际,以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了面向青少年的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

面向学生家长层面,建立查处信息通报反馈制度。执法部门在网吧、KTV、游戏机室等未成年人禁入或限入场所,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时,现场通过电话联系,向未成年人家长通报情况,并建议家长加强教育,有条件的请家长到现场把孩子带走。事后,执法部门将查处情况向在校未成年人所在学校通报,相关学校通过班主任,对未成年人加强教育。对在校学生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多发的学校,由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进行约谈、诫勉,督促学校、老师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对多次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的未成年人,学校通知家长到家长学校进行沟通教育;对可能存在网瘾的在校未成年人,学校联合家长(监护人),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