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df.gov.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专题推荐 >> 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整治
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整治
还学生一个干净的书包
2003-12-31   浏览次数: 次    [ ]


12月6日至12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办组织的治理盗版“两教”督查组对山西进行了督查。在这期间,督查组每到一地,即直奔学校,在当地教育、文化新闻出版部门的配合下,抽取不同年级学生的书包,认真检查其中有无盗版的教材教辅。这种事先没有任何招呼的突击检查,让大家得到了满意的效果:从运城经临汾到太原,没有一个受查学生的书包中出现盗版教材教辅。 山西省“扫黄”办副主任马爱民说:“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工作,基本完成了《通知》要求的各项任务。我们的自我评价是:领导重视,组织认真,措施有效,行动有力,配合密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换句话说,非法印刷、发行中小学生教辅读物这个我省‘扫黄打非’工作久攻不下的堡垒已经瓦解,并正在不断的坍塌、垮掉。”
书包里的非法教辅最多的曾有12本
非法印刷发行教辅读物是困扰山西省近8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几年来,仅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就达28次,被收缴的盗版、盗印教辅物也数以亿计,一批违纪人员受到了行政处理,一批犯罪分子受到刑事处罚。但情况时好时坏,其中几次还被国家列为重点地区。 不但非法教辅的非法印刷和发行活动成为顽疾,山西省一些地区学校的盗版教辅的使用情况也令人揪心。2002年,山西省有关部门年前组织本省31所中小学学生的教辅使用情况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结果发现,除6所没有发现使用盗版版教辅外,其余25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用盗版教辅问题,并且大多数集中在初三和高三年级。不妨把主要数字列举如下:被调查的学校中,小学7所,中学24所,初一到二年级共96个班,高三年级59个班;涉及学生6000余人。其中学校的地域分布省城2所,较发达的市15所,较贫困的地区14所。在发现问题的学校中,学生最少的订了3本,最多的高三班学生订了12本,码洋达到了346元。 据统计,由于盗版教辅从印刷到销售几乎全部是地下交易,仅从2002年的情况看,总码洋不少于5000万元,至少给国家造成了1000万元的税收流失;同时,由于盗版的冲击,正版教辅大量积压,给出版社造成了重大损失,山西教育社出版的《中考政治一本全》,在市场上发现了8个盗版版本,盗版数量40多万册,而正版只卖出了20万册。 盗版教辅的直接受害者是学生。据调查,有些班级平均每个学生购买盗版的花销达到了150元。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因为购买盗版教辅,致使学生家长负担过重,造成了生源的流失,广大学生家长对盗版教辅深恶痛绝,坚决要求上级有关部门立即查处。
委领导:要坚决把盗版教辅赶出课堂
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对今年的打击盗版教材教辅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都对继续严厉打击盗版、盗印和非法发行教辅读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侯伍杰副书记说:一个省,在一个问题上,多次受到国家批评,我认为,它已经影响到我省的整体形象,影响到我们的全面工作。他要求加大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印刷、发行、使用非法教辅读物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坚决把盗版教材、教辅赶出课堂。要利用国家部署的专项治理行动的机会,按照刘云山部长讲话中指出的:“拿出几条硬措施,使盗版盗印活动不断蔓延的状况有明显改观。”使盗版、盗印和非法发行教辅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彻底摘掉重点地区的帽子。在专项治理的过程中,申维辰部长、张少琴副省长、申存良副部长多次了解行动的开展情况,指示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圆满完成任务。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董晓阳局长不仅亲自组织、指挥专项行动,还亲自带队上街检查。 为加强基层的执法力量,今年山西省局又为市、地配备了执法车辆,在年终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省局又拿出15万元,分发各市、地,用于“扫黄打非”工作。 深入调查检查 为专项治理铺平道路 要根治盗版教辅这个顽疾,摸清底数是根本,澄清一些基层领导在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一些模糊认识是关键。专项活动之前,山西省“扫黄”办等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他们首先进行了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学校盗版教辅的第一手材料;今年秋季开展专项行动以来,他们又对几十个县、市(区)的上百所学校以及个别非法印刷、发行教辅读物暴发户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调查,用铁的事实证明:非法印刷、发行教辅读物确实严重扰乱了出版物市场,并且每年造成国家千万之巨的税款流失,对当地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情况向当地领导反映后,引起当地领导对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极大重视。 新闻出版总署、教背部、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关于开展2003年秋季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发出后,山西省招它看成了一个发动总攻的命令。接到命令后,他们立即按照已准备好的方案,对盗版的教材教辅进行了全面的围剿,并先后进行了多次检查:8月11日,他们以省新闻出版局、省教育厅、省版权局、省“扫黄打非”办名义以明电形式向全省转发了《通知》,拉开了全省打击盗版教材教辅战役的序幕;8月19日,召集各市地的分管领导开会,对进行好“两教”治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动员;9月初,省新闻出版局、省教育厅组织人员分组对全省秋季教材教辅的征订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8月中旬至9月底,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董晓阳、副局长李锐锋带发行、“扫黄”等有关处室对全省的教材、教辅使用情况和打击盗版教材教辅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督查;9月初至9月底,省新闻出版局发行处、印刷处、“扫黄打非”办、版权处对全省的印刷发行教材教辅情况进行了大检查;12月2日至3日,为巩固“扫黄打非”和打击盗版教材教辅专项治理工作的成果,省局在董晓阳局长的提议、指挥和参与下,全局出动,组成11个督查组,各市组成行动组,对全省的出版物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截至12月4日,该省共出动检查人员6020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3240个(摊、店),学校286所,检查各类印刷企业682家。
查源头堵入口 全线瓦解盗版教辅市场
非法盗印是盗版教辅的源头,山西各有关市、地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了严厉打击。非法盗印活动严重的临汾市为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打击非法印刷活动,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由财政一次性拨款30万元,作为举报盗版盗印和非法出版活动举报奖励基金,基金设立后,市“扫黄”办先后接到举报12次,16个非法窝点受到查处。 8月13日,根据可靠线索,临汾市组织公安干警、文化稽查队100余人,对霍州北关村的6个非法印刷窝点进行同时查处,一举将其捣毁,并收缴了大量的盗版教辅图书。3名主要责任人投案自首;霍州市委书记对此做出批示,要求坚决彻底打击非法印刷活动,对责任人和保护伞要严肃处理;霍州市纪委还下发了《关于对“扫黄打非”工作中施行责任追究的通知》,对党政干部参与非法印刷发行教材教辅的,要视情节坚决给予留党察看、撤销职务、开除党籍处分。霍州市对该案还成立了专案组,并调动大量公安、工商、文化执法人员,在全市对非法印刷活动展开了拉网式清查,共封停无证印刷厂26个,收缴盗版教辅1万多册,没收印刷机3台,刑事调查有关责任人9名,刑事拘留4人,不但及时遏止了霍州的秋季教辅盗版盗印活动,也为彻底解决霍州非法印刷问题奠定了基础。在专项治理中,山西省查缴盗版教材、教辅读物共计158600余册(份)。 学校是盗版教辅的“入口”,源头打击之后,再把住入口,就可以从根本上断绝非法教辅生存的土壤。山西省教育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公布山西省2003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审定结果的通知》,《通知》规定,未经审定和审定未通过的教辅读物不得进入学校,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严肃处理。 太原市规定:学校不准统一购买课程标准之外的教材、教辅、图书、报刊等规定,并明确提出,校长违规撤职,教师违规解聘。 运城市以市政府的名义,对教材教辅用书做出规定,使全市的教材教辅用书征订做到“四严一查”,即:严格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范围;严格发行渠道;严格中小学用书征订审批程序;严格中小学用书纪律;公开设立举报电话,查处不法行为并抽调专人负责,职能科室全面清查或抽查各类学校订购、使用教材教辅情况。 山西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近日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中小学教材教学用书出版发行征订行为的通知》,规定对违规使用非法教材、教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交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扫黄打非”机构按非法经营活动查处。同时,省教育厅和省新闻出版局还商定,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后,由省及各市(地)教育、新闻出版(文化)局、“扫黄打非”办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类各级学校进行逐个检查。 同时,山西省还采取得力措施,形成了打击盗版教辅的强大舆论攻势。山西省“扫黄”办认真归纳了盗版、盗印教辅读物的七大危害,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太原市杏花岭区文体局等单位在解放路小学组织了“彻底将盗版教材、教辅读物赶出校园”的千人签名活动;运城市在河东广场举行了公开销毁非法出版物活动,并聘请了10位有责任心、有声望的老干部担任社会监督员,为他们颁发了聘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阳泉市还专门制作了宣传牌立到学校院内……山西日报等媒体,多次刊登、播放打击非法印刷、发行教辅读物的文章和节目,这些措施,使今年的群众举报异常活跃,多年隐藏很深的不法分子,这次也被揭露出来,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正版教材教辅取得绝对优势
现在,山西全省560万中小学生中,正版教材占有率可达98%以上,正版教辅占有率可达80%以上。 但是,他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学生们干净的书包,是在连续的打击和持续高压态势下取得的,虽然盗版教辅的“堡垒”已经瓦解,但是,各市、地打击盗版教材、教辅专项治理行动开展还不平衡;个别市、地工作还不彻底;各类私立学校使用盗版教材教辅现象依然存在……为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长效的教育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新闻出版报-监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