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df.gov.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专题推荐 >> 整治“四假”专项行动
整治“四假”专项行动
[人民日报]假记者何以猖獗
2007-12-05   浏览次数: 次    [ ]


11月28日上午,“山西最牛假记者”案,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法院刑事法庭开庭审理,并一审判决。曾开着本田车到当地新闻出版局叫板的冯杰,犯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被处以罚金75000元,已查证赃款72100元,将被全部追缴。
这是山西省有关部门大规模开展打击假记者以来,首次高调曝光的一起案件。山西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运城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以及各级媒体都派人听审,更有不少单位、企业派人旁听。
这样一起涉案金额并不大的敲诈案,为什么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招摇撞骗手法多样
假记者:单位个人都骗,钱多钱少都要
“平时那么牛气,居然是个假记者!我们来看看他到底还有什么本事。”现场旁听的一位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今年3月,该企业曾“接待”过被告人冯杰,给过两条烟。
今年7月4日,运城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执法人员在209国道万荣县通化收费站,查获一名手持《法制月报》介绍信、要求免费通行的人。介绍信是以《法制月报》采编部副主任自居的冯杰开出的。事后了解,这样的介绍信,每张冯杰要卖到1900元。  
闻听有人不认自己的介绍信,冯杰大为光火,开着一辆本田轿车,冲到河津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要求“采访”,他说:“我要看看你们如何整顿文化市场的。”执法人员立即将其扣留。假记者居然跑到文化新闻出版局叫板,冯杰“一举成名”,被外界称为“山西最牛假记者”。
《法制月报》原为山西省司法厅的内部交流刊物,2003年已停办。2004年开始,山西日报社子报《山西市场导报》发现,一份自称该报下属栏目“法制观察”的非法刊物,在省内部分地区出现。为此,《山西市场导报》已先后3次刊登澄清声明。而2004年后,冯杰依托的“媒体”平台,正是这个非法的“法制观察”。
法庭上,公诉人对冯杰的控告如下:2006年以来,冯以“法制月报社”记者身份,先后在河津市万兴煤矿、周家湾村、清涧三村、清涧四村等地,索要钱财共计75100元。冯杰诈骗的对象既有私企老板、普通村镇,也有政府单位;诈骗金额从300元到3万元不等;诈骗手段除少量找问题型,更多的是提出正面报道,授荣誉证书,以及开新闻采访介绍信、授新闻采访车牌等。
假记者为何屡屡得逞
受害人:“怕他搞歪曲事实的报道”
这么一个假记者,明目张胆地四处勒索,为何屡屡得逞?
据调查,冯杰已在河津活动了6年。在河津,不仅一般老百姓、煤矿企业认为他是记者,甚至一些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也被骗,还经常邀请他参加采访活动。
万兴煤矿矿长张徐海,就是在市安监局组织的一次新闻媒体监督活动中认识冯杰的。张徐海说:“他多次打电话,先是要求正面报道,后来又威胁说要是不给钱,就让记者到矿上来。我们怕他搞歪曲事实的报道,给矿上抹黑。” 
山西省“扫黄打非”办副主任马爱民对记者说,冯杰的案件清楚地表明,假记者行骗,并不都是因为抓住了对方什么把柄,很多时候就是赤裸裸地要钱,有问题威胁你,没问题也威胁你。 
在山西,假记者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公愤。一些非法报刊社的假记者,一些无业游民,甚至一些街头打烧饼、钉鞋的小商贩,拿着假记者证的也不鲜见。他们敛财的主要手法是卖记者站名、报刊社名,卖假记者证、调查证,替人打官司,用假证送超载煤车过检查站,有的甚至只是骗点零花钱或骗顿饭。此外,有的甚至冒充中央媒体记者,插手干预农村选举。
据介绍,在山西,某地、某单位一旦出现问题,假记者更是蜂拥而来,搅得机关、企业苦不堪言,搅得真记者采访困难。去年,张家场乡煤矿发生事故,3天之内涌去了200余名记者,经甄别,其中有80多人是假记者。
举证难,是依法惩处假记者的一大难题。对此,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不少受害单位和个人觉得丢脸,不愿承认被骗。
全国“扫黄打非”办有关负责人说,假记者能够长期横行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单位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害怕被曝光,即使被骗也不敢公开,这就为假记者行骗提供了条件,也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应引导有关单位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决不姑息
山西省“扫黄打非”办主任梁宝印表示,假记者利用媒体的公信力进行敲诈勒索,目的就是为了敛财,根本不是进行舆论监督,帮助社会解决问题。他们的行为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决不姑息。打击假记者也是为了保护真记者正当的采访权益。
今年8月,山西省全面展开依法治理非法报刊和假冒记者的工作。截至目前,山西共收缴非法报刊1.43万余份,取缔无证报刊销售点71个,收缴假记者证、工作证1362件,抓获涉嫌敲诈勒索、强拉广告、强买强卖的假记者28人,取缔非法记者站、工作站45个。  
目前山西省已建立了假记者和违规违法记者的黑名单,定期向各市通报,省“扫黄打非”办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交流各市案情线索,以最大限度压缩假记者的活动空间。  
(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