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df.gov.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专题推荐 >> 整治“四假”专项行动
整治“四假”专项行动
[光明日报]识破假报刊假记者的骗人伎俩
2007-11-16   浏览次数: 次    [ ]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将正在开展的打击非法出版活动专项行动和整治“四假”(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新闻)专项行动继续延长至明年3月底,并对假报刊、假记者的行骗手段予以揭露。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这些打着“记者”旗号的假记者在干什么。
这些依托于假报刊的假记者的“采访”目的是聚敛钱财,手段是敲诈。敲诈的对象常常是煤矿、私营企业、出事故单位、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等。其敲诈的手法为:一是找毛病。发现对象的问题,先以媒体曝光要挟,进而摆出大媒体“记者”的架子,吹嘘自己能摆平,诱骗当事人或单位领导直接现金交易或出资在某报刊上刊登广告,他拿广告提成。二是不断骚扰。这些假记者都有一股拿不到钱不罢休的“韧劲”,只要盯上你,或说你有问题,要曝光;或说你的工作好,有创造性,宣传出去对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提拔有好处,总之是不断地打电话,不停地上门,有的单位为了息事宁人,也有的为了“清静”,花钱打发走了事。这些假记者的敛财手段还有卖假记者证,卖假记者站名,卖假刊号甚至卖境外假刊号,谎称替人讨债、打官司、帮人找工作等。有的假记者办假报刊,专门攻击他人,发泄不满。这些卑劣行径引起了公众的愤怒。
假报刊、假记者的敲诈勒索、非法敛财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扰乱了新闻采访和期刊出版的正常秩序,败坏了新闻工作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名声,影响了新闻的社会公信力,也扰乱了政府机关和企业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成为社会的公害,非打击不可。
打击非法报刊活动专项行动和整治“四假”的专项行动继续延长,意义重大。我们要根据中央领导同志“要坚定不移地抓到底抓出成效”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大对专项行动重要意义的广泛宣传,揭露假报刊、假记者并不高明的行骗手段,教育群众,警示社会,拓展扫黄打非的社会影响力和公共认同度,进一步形成有利于专项行动实施的社会舆论环境。我们确信,随着对假报刊、假记者面目和手段的揭露和打击,这些公害必被社会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