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df.gov.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进基层
进基层
广西:梧州“12345”工作法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
2022-12-18   浏览次数: 次    [ ]


梧州市提出“12345”工作思路,以推进基层站点实体化运作为载体,打通“扫黄打非”进基层最后一公里。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一个群众基础”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各方主体责任。一是高位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扫黄打非”工作,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印发《2022年全市“扫黄打非”工作要点》《关于推进全市“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实体化运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统筹工作部署、机构设置、工作任务、队伍建设,指导推动“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实体化运作工作。二是高效推进,落实工作任务。推行工作项目清单制,“扫黄打非”工作小组负责同志按季度向听取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存在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召开全市“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实体化运作现场推进会,聚焦重点难点,着力解决基层站点创建标准不够高、发展不够平衡问题,力促抓规范、补短板、促融合、见实效,全面提升基层站点运行质量标准。三是强化督查,实行量化考核。制定基层站点实体化运行考核量化清单,适时组织开展检查督查,跟踪各县(市、区)“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推进情况和基层站点运行情况,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到各乡镇(街道),做到有检查有反馈,真正将这项工作抓实抓硬,落地有声。目前,全市1055个基层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任务逐一落实。截至8月,苍梧县基层站点协助捣毁非法宗教窝点2个,收缴非法宗教出版物74件,由基层工作站信息员提供问题线索30条,形成“扫黄打非”行政案件21件,刑事案件2件,问题线索转化案件率90%以上。

二、坚持典型引领,打造“两个示范带动”

坚持“打造一个点、带动一个面”,以示范点建设带动“扫黄打非”工作开展。一是建设示范站点,强化工作引领。印发《创建市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的实施方案》,从2022年起各县(市、区)每年建成1个市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站点,示范站点按照“九有”(即有办公场所、有相关内容上墙、有固定宣传阵地,有举报渠道,有工作制度、有工作队伍、有工作台帐、有依托平台、有办公经费)“四落实”(即专项行动、结合融入、宣传引导、案件查办)要求实体化运行,在市级示范站点基础上,推荐站点争创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站点,最终实现每个县(市、区)原则上至少有1个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站点的工作目标,形成“扫黄打非”工作示范带动。二是打造云上“扫黄打非”,突出示范带动。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聚焦互联网主战场,出台《梧州网上“扫黄打非”工作规范》《梧州市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应急预案》《梧州市市(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权责清单》《梧州市自媒体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形成一整套完善网上“扫黄打非”工作处置机制和操作规范。开辟云上“扫黄打非”学习站,在基层工作站的宣传栏阵地,将“护苗”行动公益宣传片和梧州市“扫黄打非”主题微情景剧制成二维码,群众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即可观看相应视频。

三、强化队伍建设,发挥“三支队伍联动”

围绕文化市场监管“规范化、常态化、群众化”三大目标,着力打造专、兼职和志愿者“三支队伍”联防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专职人员队伍工作规范化。以“扫黄打非”办公室、执法人员、宣传委员为主,围绕工作主线,统筹落实全年“扫黄打非”工作任务,明确各专项行动任务,深入文化市场开展监管巡查,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兼职人员队伍巡查常态化。以街道干部、社区民警、文化站人员、网格员为主,常态化在辖区文化市场开展巡查,一旦发现商贩非法行为,及时联络执法队伍开展精准行动。发挥“天眼”平台视频监控作用,将“扫黄打非”与网络化服务平台对接,确保“扫黄打非”工作无死角无盲区。三是志愿服务群众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由特巡警、社区居民、热心商家、文艺团体等群体为骨干的“红色卫士”“红色居民”“红色商家”“红色公益宣传队”等4支志愿服务队,形成了“扫黄打非”工作的“观察点”“流动哨”网络。志愿服务队在广场、农贸集市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发放“扫黄打非”宣传资料、开展文艺汇演,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黄”“非”;在街头巷尾发现非法摆卖出版物即通过微信群组上报“扫黄打非”办公室,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身边涉“黄”涉“非”不法行为有人管、马上治。2022年以来,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梧州市各级执法人员捣毁印刷六合彩资料窝点14个,收缴六合彩非法出版物资料7500多份,没收电脑、印刷机、切纸机等一批涉案工具61台。

四、抓好结合融入,借势“四个平台推动”

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宣传思想工作格局,构建“扫黄打非”综合治理新格局。一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将“扫黄打非”宣传活动、站点建设、市场检查等内容列入创城指标,发挥“扫黄打非”扫除文化垃圾的作用,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保驾护航。二是发挥基层综治网格化管理作用。以“1+1+N”的模式,(即1名网络长、1名专职网格员、N支志愿服务队)建好网络队伍,将“扫黄打非”工作全面纳入网络化管理,实现与平安建设工作联动联治,当好社会治安的“第三只眼”,助力“扫黄打非”。三是用好“两中心一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方式,把梧州市“扫黄打非”主题微情景剧优秀剧目推送“学习强国”广西平台展播,在梧州零距离、梧州发布等融媒平台举办“扫黄打非”线上知识和“版权知识大家答”竞赛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主题宣传,通过发宣传册+赠送小礼品+文艺汇演+民间曲艺如牛歌剧、牛娘戏、下俚歌等非遗项目的形式,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的意义和内容,深受群众喜爱。

五、着力案件查办,落实“五大专项行动”

坚持敢于斗争,使意识形态领域发展态势向上向好。一是树立案件查办为主的工作导向。树立“没有案件就是没有开展工作”“案件为零工作归零”的导向,要求各级执法队伍切实在案件查办上抓落实、求突破。二是建立健全案件查办工作机制。积极与公安、市场监管、邮政、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构建起“横向部门联动执法、纵向市县专项执法”的矩阵式执法体系。2022年1月至8月,共开展联合执法25次,出动执法人员151人次。建立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牵头,政法委、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参与的“扫黄打非”情况通报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共享案源信息,确定主攻方向。在查办“6·25侵权盗版案”中,根据检察院意见建议,及时调整侦办思路,严厉打击该案2名犯罪分子违法行为。三是加强督导办案。通过增加暗访督导次数、移交案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加强出版物鉴定、认定工作等措施推进案件查办。由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移交案件线索问题35条,成功转化行政案件28件。出具鉴定书、认定书4份,鉴定认定出版物1152件。向当地法院移交强制执行案件2件。1月至8月,梧州市共查办各类涉黄涉非案件49件,其中刑事案件2件,刑事处罚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