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df.gov.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进基层
进基层
福建:泉州市“四个坚持” 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提质增效
2021-11-05   浏览次数: 次    [ ]


近年来,泉州市把“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作为巩固基层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的重要抓手,通过抓督导检查、抓示范创建、抓阵地拓展、抓融合融入、抓市场监管,不断夯实“扫黄打非”基层基础,为乡村振兴、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目前,泉州市共有4个基层站点获得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8个基层站点获得福建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泉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获评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一、坚持统筹推进,基层站点实现“全覆盖”

坚持统筹协调,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一是高位统筹。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部署“扫黄打非”工作,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专门出台下发《关于抓好泉州市“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切实加强工作部署、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统筹,有效指导推动“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工作。二是高效推进。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平安综治建设的考核内容,召开全市“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现场会,迅速、高效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把基层站点建设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行政村。三是高标完成。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倒排时间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目前,全市163个乡镇(街道)、2519个村居(社区),除了11个村因整体征迁未新建村部外,其他2671个基层点位均已完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完成率99.7%,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站点基本形成有办公条件、有骨干队伍、有相关制度、有依托平台、有工作经费、有宣传阵地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坚持示范创建,基层站点做到“标准化”

积极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全面辐射,高标准建设“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一是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组织各县(市、区)对照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四类标牌”“四有”“八项工作制度”“三支队伍”等要求,高标准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做到“扫黄打非”牌匾上墙、人员情况上墙、工作职责上墙、工作制度上墙、宣传橱窗上墙、举报电话上墙。同时,在国家、省级示范点精心打造 “扫黄打非”主题公园、主题长廊、主题广场,为基层站点全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树标杆、创特色。二是统一制度,形成机制。以乡镇(街道)、村(社区)等“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为单位,统一制定工作责任、宣传教育、举报奖励和责任追究等多项工作制度,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贯通、工作顺畅、反应灵敏的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体系。三是统一模式,网格管理。按照构建“三级联动、四级延伸、五级触角”网络体系要求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借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体系平台,扎实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县(市、区)、乡镇(街道)网格化建设相结合,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扫黄打非”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区域监管“无缝隙”“全覆盖”,163个乡镇、2508个村(居、社区)均依托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设有网格员管理。

三、坚持融合共建,基层站点有效“聚合力”

坚持“一盘棋”思想,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大宣传工作格局,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综合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有效聚集“扫黄打非”工作合力。一是整合利用各类工作平台。乡镇、村居建设基层站点时充分利用村级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将“扫黄打非”与相关平台牌子挂在一起、办公场所设在一起、工作人员统在一起、宣传阵地建在一起,配备“扫黄打非”网格员和志愿者兼职队伍,形成场所一地多用、岗位一职多责、人员一专多能的格局,做到了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二是试点推进与融媒体纵深融合。积极推动基层“扫黄打非”与融媒体中心纵深融合,在南安市融媒体中心试点建立“扫黄打非”工作站,依托融媒体中心平台,通过记者采访、电视广播、物联网、云计算、多网融合等业务手段,积极打造“媒体+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形成全天候巡查、立体式宣教、互联网动态监管“扫黄打非”三大核心重点工作。三是延伸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站。在印刷企业开展“扫黄打非”“六个一工程”创建工作,即:成立一个“扫黄打非”领导组、办好一个“扫黄打非”宣传栏、签订一份“扫黄打非”企业公约、落实一套“扫黄打非”工作制度、设立一名义务宣传监督员、创建一个“扫黄打非”报警点。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五个远离、两个建立”活动,即:开展远离盗版、远离低俗、远离淫秽、远离恐怖、远离暴力等出版物,建立学校“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在有关互联网企业开展“两个建立、三个打击”活动,即建立内容先审后发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打击网站网络“制黄贩黄”行为、侵权盗版行为和传播有害信息行为。

四、坚持督查检查,基层站点充当“桥头堡”

组织开展经常性检查巡查,充分发挥“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耳目”“手脚”功能,筑牢“扫黄打非”基层第一道防线。一是专项行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针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市场非法出版物根治难等问题,积极推行了专项整治行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模式,扎实推进“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对各类非法出版物形成了有效打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来,基层站点开展“护苗”行动1200多场,发放“护苗”宣传海报5.1万份、绿书签22万张、“扫黄打非”宣传材料18000多份,有效营造了护助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二是部门履职与街道联防相结合。文化执法、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积极履行职能,对辖区内的文化场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整治到位。各乡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做好辖区内的“扫黄打非”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对集中整治行动和涉及多部门、综合性的大案要案,文化、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与街道信息和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2021年来,基层共出动检查组3900多个,检查执法人员15860余人次,依法下架含教唆犯罪、渲染血腥暴力等内容的书籍近560册,没收非法出版物5000多册,引导办证30多家;先后处置了网站平台和自媒体公众号119家,删除有害信息15542条。三是主动发现与交办核查相结合。坚守互联网主战场,紧盯网络侵权和淫秽色情低俗等重点内容,开展常态化日常网络巡查,2021年来,基层派出所发现网络淫秽线索6条,破获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同时,对上级“扫黄打非”部门转交的案件线索,坚决追根溯源、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