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老街街道有效发挥首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在辖区常态长效,带动培育出省级示范点老街社区等优秀基层站点,极大地净化了辖区的文化市场秩序,保证居民们享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为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一是推行网格监管,实现全面覆盖。街道成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社区成立“扫黄打非”工作站,按照“八有一落实”的标准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推行网格管理,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架构体系。完善“一站三员”队伍,即每个社区设立一个工作站,一名网格员、一名联络员、一名信息员,推行分片包干办法,定人、定岗、定责,形成一套“覆盖到位、基础扎实、运转顺畅、联动高效、反馈及时”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发动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这五类人群,建立4支 “扫黄打非”先锋模范巡逻队伍,坚持每天利用闲暇时段巡查,形成“扫黄打非”全天候,无死角的巡查监督模式,杜绝工作留白。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充分用好“学习强国”“智慧老街”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建立“扫黄打非”微信群120个,推送“扫黄打非”知识300余期,受教育人群超过10万余人次,提升了“扫黄打非”的社会知晓率和认同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社区文化站、家庭学校、未成年服务站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普及“扫黄打非”政策知识,让“扫黄打非”知识及法规、政策进社入户、入脑入心。以“世界读书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和“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印制一批“扫黄打非”宣传单以及附有宣传特色的小礼品,分别在辖区繁华地段、大型商场、市场等人流密集及中小学校门口开展宣传活动,在辖区内营造出全员“扫黄打非”的浓厚氛围。
三是清扫文化垃圾,补足精神之“钙”。老街街道将“扫黄打非”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重点宣传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文化垃圾及侵权盗版活动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提升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关注度,引导群众举报文化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增强群众自觉抵制各类非法有害出版物及其信息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将“扫黄打非”浸润人心,不给“黄”“非”以肆虐的空间。